本次展览展示了浙江省博物馆的63套共百余件展品,分别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八个角度,解读江南文人的生活美学。此次“江南生活美学展”是浙川文旅协作实施项目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川浙两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展览以“景动人心”“金风玉露”“借史咏怀”福寿双全”等四个部分呈现,又以“山光水色”“田居春色”“鸟鸣花丛”“红袖添香”“文人雅士”等九个小单元来诠释瓷板画的艺术魅力。瓷板画品种丰富,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刻瓷、堆塑等;形制多样,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随形等;纹饰题材广泛,凡人物、动物、山水、花草、宗教、神话、吉祥图案等无一不用;风格上有偏重文人书画,表现庄严中和、雍容的风格和韵味,也有表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审美志趣,如吉祥题材和民风民俗方面,给人以自然、活泼、清丽的意蕴。
本次展览以辽宁省馆藏10件元青花瓷器为主体,辅以300多张图像资料,以文物陈列与投影、触摸屏、全息影像、文字讲述相结合的展陈方式,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元代青花瓷器产生、烧造、销售、使用以及在后世出土、收藏等诸多内容。
本次展览属于“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项目,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指导单位,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博物馆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岩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展出沙埠窑最新考古成果及馆藏相关文物共146件。展期为两个月,至2023年2月7日闭幕。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象物质载体,异域风情的民族服饰常常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穿着欲。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服饰进入西方,其宽松的廓形、细致的工艺、精美的纹样,给西方人带来一种新奇的穿着体验。西方人从自身视角出发对中国传统服饰进行重新演绎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或改变其穿着方式、与西方服饰混搭,或将其改制为中西融合的服饰、室内装饰、日用品等,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转变。20世纪下半叶,以中国元素为灵感的服装设计潮流开始兴起,象征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对世界时尚的影响走向深远。
本展主要展示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清、民国时期旧拓本,以及杭州市园文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泠印社等机构及下属单位所藏的当代新拓本,共计208件。
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南越王博物院承办,广州市档案馆、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提供支持。展览精选130余张照片和相关档案、地图、文字等资料,带观众领略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与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展示广州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传承岭南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等文化事业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展览结合创新艺术装置,以唐、宋、元、明四个时期的传世古琴器为线索,展出根据不同时期的传世古琴仿斫的现代古琴作品30余件
本展览中,一批考古出土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此外,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梳理历史文献,整理出436位曾经在南石头监狱关押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名单,也是首次面向社会发布。精心设计的英名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宋代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最主要的实践者是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即宋四家“苏、黄、米、蔡”,他们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盛时泰在《苍润轩碑跋》中说:“宋世称能书者,四家独胜。然四家之中,苏蕴藉,黄流丽,米峭拔,而蔡公又独以浑厚居其上。
“石破天惊摩崖字字留战纪,铭心刻骨后昆代代踵前徽。”长征的胜利,不仅是红军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更是红军成功宣传我党我军政治主张的伟大胜利。为了缅怀那些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致敬那一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峥嵘岁月!
展览共展出16件(套)展品,整体分为“本体解读:打通科技与人文”、“透物观史:文物背后的文化教育”、“文脉相承:传统知识的互动与感怀”三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