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21年4月28日—2021年6月9日,共展出47件石刻碑帖,有崇祯皇帝御笔“松风水月”,还有杨升庵、袁嘉谷、李根源等名家作品,石刻年代包含汉代、北魏、南朝、唐、宋、元、明、清、民国,字体包含篆书、楷书、行书、隶书等。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安宁温泉摩崖石刻、王仁求碑、曹溪寺及安宁文庙所藏历代碑刻,对展现安宁乃至云南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古碑深刻地记载了历朝历代云南的社会文明,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古老螳川大地的繁荣发展。
1977年,奉贤出土了800多件宋代瓷器,现藏于奉贤博物馆内。这批青釉瓷器,是宋代的日用器,大多数光素无纹,至今散发着简朴单纯的美感,可见那个时代富庶和文明的一端。千年时光的洗礼,当它们重新走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又会是怎样的状态呢?三位年轻的陶艺家分别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中国年轻一代的陶瓷艺术家中的翘楚,汪豪和沈呈呈以青瓷和白瓷作为自己的创作主题,丁蔚然则以高温颜色釉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
在中式建筑中,不论是红砖碧瓦,还是青砖黛瓦,都能让人感受到素雅、古朴、宁静、厚重的美感。解码中式建筑之美,瓦当是不可错过的部分。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本次展览展出69方秦汉时期精品瓦当,少部分为安康出土,其余均为安康籍收藏家宋云石先生在民国时期从西安、咸阳等地收集,并于1953年捐赠给政府,这批瓦当为秦汉都城遗址出土,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银饰,反映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山西银饰,是中国传统银饰中的一朵奇葩,明清至民国时期尤为盛行。 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是山西民风民俗的直接映射。展览精选390余件各时期山西民间银饰,勾勒出山西这片土地曾上演的生活图景。
黄河之于中华文明有如母亲之于子女。绵延5464公里的滔滔黄河水,滋养了华夏儿女,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她的怀抱里繁衍生息,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谱写壮美的篇章。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沿黄九省(区),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沿岸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
江南的山水,造就了江南的文化;江南的墨客,描绘了江南的风物。千百年来,诗情画意,题留无数,或以美景醉人,或以词章胜出,更勾起世人对江南的向往。展览分为山水相连、画派相成以及人文相亲三个部分,展出南京都市圈公共博物馆藏历代名家精品书画104件(套、组),描绘长江流域古往今来川泽秀润、平畴辽阔的江山美景,呈现南京都市圈钟灵毓秀、英才辈出的人文昌盛。展期:2021-05-15~2021-08-12。
2021,春暖花开。五一假期想好去哪里玩了吗?踏青旅游必不可少,但您知道古人是如何旅游的吗?“5·19”中国旅游日又是怎样的由来?在南北朝时梁朝诗人沈约的诗句中,“旅游”一词横空出世。“旅游”与“旅行”不同,前者关乎览之对象,后者重在去之过程。“旅游”的重点在“游”上,游览是它的最终目的。中国古代文人赋予了旅游更多寓意。尤其从晚明以来,伴随商品经济和城市文化的蓬勃发展,旅游不仅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会,更成为士大夫阶级极力彰显身份与品位的象征。
展览时间:2020-12-29至2021-12-31。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反映魏晋南北朝重要时期的儒、释、道思想特色石刻文物。展品类型丰富、图像多样,蕴含丰富信息,全面立体地反映了中古时期古人的生活(器用、建筑、环境、劳作方式等),也因文物所承载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理解中国中古时期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精神世界,中国思想史重要时期材料;其中的孝子图像、“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像,更兼具文献学和艺术史价值。
展览时间:2021-04-23至2021-06-27,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市民中心A区)第二专题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湖南省文物局、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中共龙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 巡展,展现文化扶贫、展览扶贫的重要成果。
同为世界遗产,杭州西湖与苏州古典园林在山水美学审美特征、东方意境传承、亭台楼阁景观元素运用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各有千秋,各擅所长。值此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携手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苏州园林博物馆)联合策划“双遗合璧——江南园林文化特展”,文化交融、相映生辉,多角度地展示江南园林博大精深的造园艺术,彰显江南园林艺术独特的东方美学意境与生活追求。
作为汇美艺术馆的开馆首展,本次展览对不同地域和年龄层的艺术家进行取样,以此来窥探艺术家创作的差异与脉络,反映时代变化的轨迹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强度。将邀请15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参展,作品包含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形式,创作年代横跨60、70、80、90四个代际,将会为您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艺术观感新体验。
吉林满族绣品,具有强烈的民族及地域特色,造型夸张粗犷,色彩凝重艳丽,冷暖对比强烈,构图饱满对称,绣工精美绝伦,是满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次展览共展出90余件套作品,多来自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辖地的伊通和九台地区,时代跨度从清代到民国,以代表满族民间刺绣精华的“枕头顶绣”和“幔帐套绣”为主,堪称传统艺术瑰宝。展出时间:4月28日至6月6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假日除外),免费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