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屏神凝物,一越千年。《唐贞观八年 我的名字叫柳州——柳州历史文物精品展》结合史料与文物,讲述柳州这座有着独特文化魅力的南方小城故事。从先秦到晚清,历述柳州城市的发展变迁,记录每个时期柳州人民的生活状态,描画柳州与中华大地上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同时也感怀历代先贤为柳州作出贡献,展览以特有视角,再现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璀璨风华。
阅山水、知人文、观变迁、寻酒香,在山水人文影像中品读“醉•湘西”。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反映湖南湘西山水、人文、变迁的影像展。展览遴选65件知名摄影师作品及沈从文珍贵手稿、黄永玉国画作品原作,并结合傩面具、花带、蜡染、木版年画等实物展品,紧扣湖湘底色,以影像呈现过往、记录当下,带领观众探寻每个人心中的湘西。
在徽州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出身中医世家,一直秉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家规家训,坚持传承与发扬家传医术和祖国医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第14代传承人,他们用其一生传奇书写了“医者仁心”四字真言。
河南博物院恢复全面开放后推出的又一项常设展览。展览实行免费开放,以供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共同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弘扬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使红色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展览以时间线索分为“打破旧世界”“建设新家园”和“走进新时代”三大部分。通过文物、文献、历史照片结合视频多媒体、电子沙盘、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了近现代河南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本次“聊斋诗意画巡展”是由中国美协会员、著名画家王春荣精选聊斋诗100篇,采用较传统的笔墨形式历时五年多创作而成。展览遴选其中50幅精品展出,多为依据蒲松龄南游途中的所见、所思、所感而精心创作的佳作,再现蒲松龄诗的意境,展现蒲松龄南游轨迹,窥见聊斋文化的精华。
本次特展以首现的私人珍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诗文稿》和“缂丝之王”乾隆时期《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两组重磅展品为轴线,涵盖玺印、书法、缂丝、瓷器、玉器、文房砚墨、宗教法器与工艺陈设等诸多品类,百余件宫廷艺术珍品,全面呈现乾隆宫廷艺术的成就,还原弘历“十全老人”的帝王理想,并以此探析乾隆对18世纪的盛清及后世的深刻影响。
茶具,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多见于古代文人雅士的案几之上,既展现了人们对茶饮的热爱,也衬托了古代墨客骚人的儒雅知性。本次展览精选安徽省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收藏的清代至20世纪中叶的茶具共120件/套,希望通过这些展品的展示,向观众讲述那一段茶具的历史,引领大家驻足于这流光溢彩的空间,去品味那些色彩斑斓的茶具散发出来的悠悠茗香。
按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分为“多元文明的汇聚之地”、“文明交流的牢固纽带”、“多民族融合共生的家园”三个单元,以详实的图文资料,珍贵的历史文物,全面梳理、展示了黄河河套地区古代文明的流光异彩,揭示北方草原在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诠释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真谛。
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信息。安阳木版画多以神像、族谱、吉祥图案和戏曲故事等为主题,以中堂、墙画、门贴、对子和供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使用的扇面、纸牌、灯笼画等为表现形式,包含了纳福迎祥、驱邪避害以及多子多福等内容,体现了民间古朴的天地、人和谐共处的期望与信仰。
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山之作!一个以女性为主题的展览,届时将以北白鹅墓地出土实物为主体,同时期其它墓地出土器物为辅助,100余件组精美文物共同回望历史,呈现主人公的家世及当时女性祭礼、宴乐、饰妆等周代女性生活。
传统的民俗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此次展览主要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除夕等,共展出民俗类藏品六十余件(套),并对各个节日相应的民俗活动作一一介绍。这次展览集中展示出主要传统节日的仪式、文化渊源与庆贺方式,使人们在观赏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弘扬传统。
鸟度屏风里—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屏风展由洛阳市文物局主办、洛阳民俗博物馆承办,在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负一楼东展厅展出,展览持续到2021年6月30日,游客可免费参观。该展览从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屏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藏品,涵盖了桌屏、插屏、曲屏、挂屏等多个种类,对屏风的发展简史、种类、功用作了系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