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展出五百余枚花钱及四百余幅拓片,从吉语钱、生肖钱、钱文钱、宗教钱、镂空钱、娱乐钱、手工刻制花钱和银质花钱八个部分,展示中国古代花钱品类的丰富,见证其铸造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讲述作为非正式流通的“花钱”所表达的民俗内容,涉及历史、地理、宗教、神话、风俗、民情等,涵盖了人们生活的诸多领域,映射出百姓对幸福安康、前程锦绣的美好期许。
长安金市,胡姬酒肆,一千多年前,诗人李白笔下的唐代西市欢快明丽、恣情迈逸,尽显盛世风范。西市作为丝绸之路主要的物流源头和世界贸易市场,起到了中外商品集散中心的重要作用,当时邸店密布,货通四海,促进了丝路的辉煌与西市的繁荣。
展览分为“ 灼灼其华:闺阁▪才媛”“桃李争妍:女红▪妆饰”“宜室宜家:婚姻▪家庭”“下自成蹊:社会▪典范”四个部分,遴选展品160余件套,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向观众展示明清时期徽州女性从闺阁到婚姻,从家庭到社会的种种生活状态,提炼女性精神之精髓:她们的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崇文重教,追求家庭和谐美满等优秀品质和精神,放置在我们新时代的发展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展览不仅以女性的视角去讲述女性故事,力图打破人们传统思想中对女性的固有成见,更是想要引导观众关注女性生活,关注新安江文化,以传播优秀地域文化和弘扬传承中华美德为最终目的。
本次展览展出文房珍玩70余件,有明代赵忠毅公铁如意、明子冈款白玉雕二乔观书牌、清状元陆增祥旧藏“泰始元年立”砖砚等颇具代表性的精品,期待观众从中品味江南风雅,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1年2月1日,由金沙遗址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特展“七宝玲珑——来自喜马拉雅的艺术珍品”,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与观众见面。展览精选233件(套)艺术珍品,讲述以17-20世纪为主的喜马拉雅地区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和当地人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由南平市博物馆、邵武市博物馆主办,展示青云窑精品瓷器52件/套,标本16件/套,工艺品4件/套,展览分别从“窑址概况”、“烧造工艺”、“产品介绍”、“海丝之路”、“饮茶文化”、“窑火传承”这六大部分,详细介绍了青云窑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价值。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凸出为“榫”,凹入叫“卯”,一榫一卯,相互嵌套,互为阴阳,是人类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奇迹。此次展出的“榫卯构件”既有传统经典榫卯,也包含现代改良榫卯。共展出“榫卯结构”模型104余件(套)和精美喷画40余幅。
阿拉善是一个特色鲜明突出、文化内涵丰富、潜在优势深厚的旅游资源富集区,拥有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精品资源。境内沙漠文化、草原文化、骆驼文化、赏石文化交相辉映。享有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骆驼之乡的美誉。此次展出的居延汉简是20世纪我国档案界四大发现之一,阿拉善岩画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汉画像石是汉代产生的独特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它上承原始神话时代的原始思维,下开中华文明时代的审美精神。汉画像石艺术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天、地、人、神组成的世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代人对生的热情、对死的虔诚、对自然的依恋、对神界的向往。
河南南阳,有“帝乡”之称。光武帝刘秀起兵于此、成就帝业。南阳独山产的“独山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展览共分为“美石为玉”“藏礼于玉”“如琢如磨”三个单元。南阳地区出土玉器,自上古、三代至两汉良工精琢之品,兼自然精华与人文理想之美。撷取的玉器珍品从玉质、造型、工艺等诸方面反映南阳地区历史上制玉、用玉的一个概况,构成了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中国石窟艺术史,是一部宗教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凿山开窟,镌壁造像,汉魏以来,自西而东,代有兴建,北方的云冈、龙门为其荦荦大者。隋唐以后,流风迤逦而南,重庆大足石刻继起,自佛而道、而儒,融合三教,独树一帜,堪称南方之代表。
此次展览是山东博物馆2021年首个原创自然类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世界5大洲30多个国家的1000余件珍稀昆虫标本,让观众领略昆虫世界的精彩。展览从昆虫的起源与进化、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分类、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等几个单元介绍了精彩的昆虫世界,还设置了精彩的互动区,VR体验区,拍照打卡区。